2014-6-16 12:43 | 原作者: 闻音
2014年6月14日晚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中華禪茶音樂會巡演上海站專場演出”在上海的大寧劇院舉行,上海的觀眾有緣欣賞和領略這場別具芬芳禪意的雅樂大餐。
禪文化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禪茶、禪詩和禪樂歷來是弘揚禪文化的上佳載體,它們讓禪文化更具平民化、生活化和世界化。“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佛教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西元前52年西漢甘露禪師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種下七株茶樹,從此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茶的先河,由此他被尊稱為“茶祖”。唐朝之後禪宗大興,禪對茶的影響更加廣泛深遠。禪修的僧人從最初以飲茶醒腦、提神坐禪,發展到開闢茶園種茶、採茶、制茶,直至以茶為助緣,品茶品心,參禪悟道。唐代趙州和尚從諗禪師“吃茶去”的公案至今耳熟能詳、令人回味,宋代圓悟克勤禪師的“禪茶一味”思想被廣為流傳並深入人心。
現代社會的都市人,生活與工作節奏快,匆匆忙忙,而且容易受周圍環境和個人情緒、各種欲望的影響,由此產生不同程度的煩惱和壓力,不知不覺地處於一種精神緊張和身體亞健康狀態,這種焦慮狀態可能會影響家庭的幸福和睦,也影響到工作中與同事的友好相處,乃至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
茶與禪本為一體,那就是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純和昇華,所以叫“禪茶一味”。而集“禪”“茶”為一體的禪茶音樂的出現,就像清涼的甘露,傳遞和諧、安寧、健康、愉悅的正能量,紓解壓力,去除焦慮,淨化身心,“拿得起”,也“放得下”,這樣便大大有益於積極面對人生,使社會更加安定、祥和。
與前兩場音樂會相同,本次音樂會也是公益演出。但這次音樂會的風格有新的追求,有顯著變化。
音樂會總導演應忠,是中國音樂文學會會員、上海民樂愛好者協會常務理事、SMG上海廣電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特邀導演。據他介紹,本場上海專場音樂會將在前兩場音樂會的基礎上,重新策劃,重新調整,重新編創,特別注重提升禪茶與禪樂本身的質感,使其相得益彰、融匯合一。在格調與品位上,追求舞美空與淨、情緒淡與輕、節奏慢與靜。
音樂會的英文名:Concert of Meditation & Tea,即寓意“這是一場與茶有關的,並會帶給人冥想的音樂會”。
音樂會共分《序•問禪》、《第一節•禪與茶》、《第二節•禪與樂》、《第三節•禪與心》以及《尾聲•放下》等樂章。
音樂會演唱的歌曲均由山東博山正覺寺住持仁炟法師作詞。法師1942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天津輕工業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科委命名為我國豆製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7年,禮北京法源寺能行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決心將後半生奉獻給佛教事業。仁炟法師在文學與詩詞方面有較高造詣,除佛教文化的著述外,創作了多首詩詞作品,有的已被國家級詩歌刊物《詩刊》刊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