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陈家泠水墨画作品欣赏

[複製鏈接]

陈家泠,1937年11月生,祖籍广西,生於浙江永康。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以后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1983年起,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从70年代起,师从陆俨少习山水画及书法。早年陈家泠以人物闻名。他从陆俨少创作山水画时所采用“八面出锋”之灵活多变的用笔方法中获得启发,以精妙而潇洒的笔墨创作人物画。其造型精准而优美,其线条飘逸绵延,优雅而具相当高的难度,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名声鹊起。作品《鲁迅先生肖像》入选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八十年代研究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国外水彩画技法,作品《粉红色的荷花》选送美国展出。《放》、《不染》分别入选第六、七届全国美展。1986年应邀赴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讲学。
    1986年,陈家泠《开放的荷花》在全国美展中获得佳作奖。1989年,《荷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银质奖。在这一阶段,其新画风频繁在香港、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赢得海外收藏家的青睐。但同时,对陈家泠大胆突破传统手法的创作,也颇多非议。时至今日,仍有观点认为他抛弃了中国画最为重要的“笔墨”,背离了国画的本质。对此,陈家泠并未动摇。酷爱并深研中国传统哲学的陈家泠认为,中国画的本质不仅仅是那些具体的用笔方法,而是内在精神和审美态度,情感和意境。至于具体技法(包括笔墨技法)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画境、个性而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有人误解他抛弃了中国传统笔墨,其实陈家泠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笔墨,几乎对每一笔的运用都力求达到精妙的表现力和概括力。看似一任天然幻化的水墨晕化效果的背后,其实有扎实的笔墨铺垫,只不过这种笔墨采用了“间接”的手法,为的是使之虚幻朦胧,产生独特的空灵美感。


   陈家泠常说,我的创作是与上帝合作的。他非常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相结合所产生的奇妙效果,试图从中开拓出全新的审美意境。在水墨“灵变”创新是如此,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他开始探索从窑火中创造窑变之美,更是他一贯艺术思想的进一步实践。
    陈家泠是上海历史中首个艺术瓷窑“申窑”的创办者。在“申窑”获得成功的经验之后,他又在上海半岛艺术中心创立了规模可观的“泠窑”。他着重探索釉里红的艺术效果。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执著,耗费大量财力,进行艺术实验,终于树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瓷风格和技法,烧出了精美绝伦的釉下彩绘瓷。他对这些瓷艺作品要求极高,采用最好的瓷土、釉料、工匠,不惜工本。千辛万苦烧出了作品,不如意者悉数敲毁。故而其每一件成功作品背后,都是大量毁弃的碎瓷堆。景德镇的一些工艺大师见了他的作品,由衷感佩,称他是真正的大师,其瓷绘作品必将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其创作方法亦属“极其奢侈”,绝非当前商业控制下的陶瓷艺人所敢为。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赞叹其所绘制的瓷器是“当代官窑”。
    对陈家泠出奇制胜的水墨创新,薛永年教授认为,其独特建树在于表现新的视觉经验,并提升为美的境界。他表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和虚静澄明的精神境界,营造了纷扰浮躁中清新静谧的精神家园,顺应了城市化进程中抚慰躁动灵魂的渴望,又与传统哲学的空明境界一脉相承。他始而求墨法从笔法中解放,继之求墨法从固有笔墨形迹中解放,这种解放使他的艺术实现了由材料美到技法美再到意境境界美的统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2 13:08 , Processed in 0.183673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