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陀「狮子吼」:佛教艺术中的狮子有何意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闻音 發表於 2023-12-25 18:19:1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闻音 於 2023-12-25 18:20 編輯


世上有什么能不着一声,而震撼心灵?

狮子大概要首当其冲,作为百兽之王,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那么,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狮子在宗教、皇室及民间的意义吧。

一、守护神兽狮子吼

为什么在佛菩萨像两侧塑狮子像?

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在犍陀罗(Gandhāra)出现最早的佛像,已是一佛与一对狮子在两旁为组合。

人们称狮子为「万兽之王」,它们源自非洲,后伸展至中亚、西南亚及欧洲东南部,自古以来为人类敬仰。它代表着我们渴望的英勇和雄伟精神,一直是人类仰慕和信赖的守护神兽。

△ 早在犍陀罗(Gandhāra)的佛像中已是一佛与一对狮子在两旁为组合。

公元前四千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艺术文化中,已有运用狮子形象来象征皇者风范。

在亚洲的古文化中,狮子塑像见于波斯(伊朗)及古印度两个亚洲狮的栖息地。

在古印度,狮子像首先出现于印度教中的神袛左右,后出现在佛教艺术中。

阿育王(Aśoka,约前304-前232年)屡战屡胜,统领印度次大陆大部份土地。他后来笃信佛教,弃杀向善,在各地建起佛塔和石柱,雕狮子形象于柱顶,来象征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弘扬于四方,后世称为「阿育王柱」

△ 雕狮子形象于柱顶来象征佛教弘扬于四方的「阿育王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鹿野苑(Sārnāth)的狮子柱头,这是古代印度雕刻家们在本土民族固有传统雕刻技艺基础上,吸纳了希腊、波斯等地的艺术成分的杰作,洋溢着印度雕刻技艺的精湛和活力,为佛教艺术的先河。

印度佛教艺术产生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包括孔雀王朝(前323—185年)、贵霜王朝(Kushan,1世纪—320年)、笈多王朝(320—540),初创、兴起与繁荣三个阶段。

△ 佛陀以大地证立触地印记录觉悟一刻,处狮子座的佛像,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伉俪藏品

在佛菩萨像两侧出现狮子像,是有其因缘。在《大智度论》卷七中记:

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加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问曰:佛有侍者及诸菩萨,何以故自敷师子座?
答曰:此是佛所化成,欲以可适大众,以是故,阿难不能得敷。复次,佛心化作,故言『自敷』。



问曰:何以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
答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譬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

二、狮子随佛教来华

古代中国,除了军事和商务而与西域交通接触外,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7-75年)佛教自天竺传入中国,西域民族带备各种稀珍沿丝路入贡,狮子文化亦随之而至。

△ 唐代石狮像,现存上海博物馆

古印度通用梵文,称狮子为Siṃha。古印度与邻近国家常有商业和交通往来,随丝路西传欧洲就演变成了Simba,东传至中国则简略为Sim,译成沿用至今的师或狮。

华人自古饱受虎患之害,闻虎色变,所以听闻狮子强于虎,便转而祟狮来制虎,后渗入本土辟邪瑞兽之喻意,更为皇陵象生之一,设石狮为守护兽之首。

汉光武帝皇陵神道石像生

《旧唐书》记载,武则天于长寿三年(694年)赐文武官员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以辨别官位品级。此制度断续沿用至清代,刺绣狮子图案为一及二品官的方补纹饰。

狮纹文化也走入民间,成为吉祥符号,及至现代华人社会仍流行舞狮贺庆等传统习俗,然而,中华狮像仍以唐代的最为威武。

三、独步无畏人狮子

在佛教经典和艺术图像中,皆以狮子来譬喻佛陀,称佛陀为「人中师子」,他说法为「狮子吼」,因为狮子一声吼,百兽镇服,正在佛陀圣教能警醒迷茫众生。

△ 马图拉(Mathurā)地区佛于狮子座雕像更具印度民族传统风格。

可见「狮子吼」代表了守护及摄持正法,饶益安乐一切众生。

四、敦煌石窟狮子像

佛教入华经历了三国(208-280)、魏晋南北朝(220-589)的传播,法师们除了透过讲经弘法和法会唱诵外,同时亦透过视像表达来「无言说法」。

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各处广设寺院,其中以敦煌莫高窟最有代表性,它距今有1650年历史,连贯各朝代风格,集中于一地,数量和质量皆丰富而优异。

△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03窟圆形龛中有一佛二菩萨雕二力士,两旁小方台上有二狮子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建于北凉(421-439)时期,是莫高窟现存其最古老的三个洞窟之一。洞窟不大,却在主墙前有具一3.4米高的未来佛——弥勒(Maitreya)菩萨像,他面如满月,神情祥和,交脚而坐。菩萨座两侧塑狮子,狮子形态并不像真,但仍能见其昂首威猛而立。
△ 敦煌莫高窟北凉第275窟弥勒菩萨两侧塑狮子,形态不像真,但仍能见其昂首威猛而立

敦煌莫高窟第303窟建于隋代(581-618),窟内中心塔柱下绘画上一对生动的狮子像。

△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303窟内中心塔柱下绘画上一对生动狮子

敦煌莫高窟第458窟建于盛唐(705-781),窟内狮子像呈驯服之态,表现其听法之相,同时发挥彰显佛教义理的威信功能。

△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458窟獅子像,現存原位

而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第321窟的唐代石狮更是当中极品,可惜于上世纪初给俄国探险家奥登堡(Oldenburg Sergey Fedorovich, 1863-1934)夺走,现存于俄国博物馆。

△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1窟狮子像,现存圣彼得堡

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所摄影的旧相中,于同是建于盛唐的敦煌莫高窟第46窟中,也是有一对疑似狮子像,今也是不知所终了。

△ 在伯希和团队所摄的旧相中,见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第46窟中仍存一对狮子像。

于藏经洞出土,制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制作精绝,为世上现存最早完整印刷书藉。此经卷首画中的说法图,具足一铺佛像的条件,佛说法、菩萨、弟子、飞天、华盖、香炉、灯桌及地砖等,其中同时可见一对狮子卧于释迦牟尼佛前听法护法。

△ 藏经洞出土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画中见一对狮子卧于释迦牟尼佛前听法护法

这些在敦煌以壁画、经卷画、塑像等不同表现形态出现于不同朝代的狮子像,珍贵且独特地展示了狮子图像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演变和演绎。

从这些佛教艺术中平面的画或立体的狮子塑像中,我们可见其中摄心的力量,令观者能安静心定,轻安愉悦,心生欢喜,令人生向上、向善的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9 19:31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6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