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基斯坦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赤脚建筑”为悲悯而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梦旅人 發表於 2025-4-16 17:09:2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梦旅人 於 2025-4-16 17:10 編輯

亚斯敏·拉里(Yasmeen Lari),1941 年诞生于巴基斯坦,被公认为巴基斯坦国内第一位女性建筑师,她透过具备开创性、前瞻性且富有社会关怀意识的建筑设计手法,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设计才能,更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1956 年,十五岁的亚思敏·拉里与家人一同移居至英国伦敦,而后她顺利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建筑学院毕业。

1964 年,学有所成的她,毅然决然地偕同丈夫苏海尔·札希尔·拉里(Suhail Zaheer Lari)返回巴基斯坦,并且共同创立了拉里联合建筑师事务所(Lari Associates)。


回到故乡后,拉里开始深入研究巴基斯坦的众多古老城镇以及运用泥土建材的在地传统建筑,进而对于自身国度的建筑遗产与传统工艺技法,点燃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早在80年代和90年代,拉里就在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为包括外国银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内的企业设计了由钢铁、水泥和反射玻璃组成的后现代地标建筑。

巴基斯坦国家石油公司(Pakistan State Oil House) ©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Finance and Trade Centre ©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1980 年,她与丈夫携手建立了巴基斯坦文化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支持“赤脚建筑师”(‘the barefoot architect’)驱动的建筑,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促成“低排放、低成本、低碳”的良性循环,用可持续的方式在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注重建筑的社会属性。


2000 年,亚斯敏·拉里退休,开始将心力转移到人道主义关怀之上,进一步研发出一套知识分享系统,此系统将知识有效地传递、扩散至偏远的乡村社区,在这些地方赋予居民自力造屋的能力,并重新发掘、探索当地固有的传统建材与建筑工法。


她积极投入于协助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赋予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以改善生活质量,其「悲天悯人」的胸襟,令人感佩。

相较于由上而下的传统慈善模式,亚斯敏·拉里所建立的知识分享系统,被证实为更有效、且能永续自立的替代方案。此系统创造出一种以权利为基础、由贫困者互助的发展模式,并且逐步迈向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 ,更特别着重在第一项目标:消除贫穷。


2005年,巴基斯坦发生地震时,拉里与受灾的社区进行合作,利用手头的材料(如竹子和泥土)重建家园。从那时起,她在帮助洪水和地震灾民建造了超过36000所房屋,这些房屋抵御了后续的自然灾害。


拉里还不遗余力地为村庄的女性打造许多大型社区建筑与妇女中心,让妇女在家庭之外也能享有私密的相处空间,免于抛头露面。
在洪水频发的区域,这些建筑采用挑高的高脚柱结构设计,洪水泛滥时能成为安全的避难所。建筑物主要结构是运用纵横交错的竹子框架,并以泥土填充,宽阔的阳台发挥遮阳的实用功能,建筑物底下的空间还能摇身一变成为教室或商店。

妇女中心 ©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这些中心更进一步提供场地,让民众可以互相分享及学习「赤脚创业」(barefoot enterprises)的相关训练。这是 Yasmeen Lari 所提倡的理念,藉此发扬光大,并赋予社区居民自力营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南亚的乡村地区,传统烹饪方式采用明火,时常导致女性暴露于烧烫伤、火灾等危险之中,拉里便研发出一款无烟、低成本的泥灰炉灶——巴基斯坦版本的“炉灶(Chulah)”。此款炉灶架设于泥砖平台之上,使用时安全无虞,容易建造,并可以创造更加卫生的食物制备区域,同时具备防洪的功能。


自 2014 年以来,已建造超过 60,000 座炉灶,改善了超过 400,000 人的生活质量,让这些辛劳的女性同胞们也能享受到一丝羹墙之内的温暖,可谓功德无量。


2019 年,拉里将邻近马克利(Makli)的 8 个贫困村庄组织成「赤脚生态系统」(barefoot ecosystem),每个村庄专注于满足一种特定需求:有的村庄负责制造竹制结构,有的负责屋顶茅草的铺设,有的则负责制造石灰及泥砖,进而打造出可以永续发展的完整模式。

马克里零碳培训中心


为了进一步落实「赤脚生态系统」的发展,Yasmeen Lari 将位于马克利占地 4 英亩的园区,改造成为专门培训来自邻近贫困社区的工匠与艺匠的场所。青年与妇女齐聚于此,学习各种各样的技术,从建造庇护所到制作赤陶碗、天然肥皂,以及堆肥生态厕所的建造,都可以在此处学习。


园区主要的建筑是一座茅草屋顶的大型棚屋,四面墙壁则是以装饰性的竹制屏风所围绕,提供了一处色彩缤纷、适合举办工作坊与各式聚会的社交空间,为当地注入一股活力。


此园区也设有招待所、田野办公室,以及世界人居中心(World Habitat Center)。园区的地理位置邻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信德省(Sindh province)著名的陵墓群,别具意义。此处将赤脚生态系统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众多工艺得以薪火相传。


在2023年的伊斯兰艺术双年展(Islamic Arts Biennale)上,拉里还设计了一系列共三座可以拆卸的清真寺,本体皆完全由竹子打造而成,每一座皆包含一处覆盖着圆顶的核心祈祷空间。除了与传统清真寺的精神相互连结,更展现了永续建材在当代应用中的理性运用。


同年,亚斯敏·拉里获得了 2023 年RIBA皇家金奖,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荣誉之一。


亚斯敏·拉里一生的志业,从从现代主义到人道关怀,以「赤脚建筑」理念实践永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建筑为弱势群体构筑了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AI助手

GMT+8, 2025-4-25 20:29 , Processed in 0.107809 second(s), 7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