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城南约40多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史学家基本判定天梯山石窟是史籍中多有记述的十六国时期北凉王室所开凿的“凉州石窟”,它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天梯山大佛窟------



























大佛窟,为天梯山石窟编号第13窟,也是天梯山唯一开放的洞窟。始建于唐代,高达近30米,是所有洞窟中最高最大的一个。洞窟顶部为穹窿式。天梯山石窟最早为北凉王沮渠蒙逊所开凿创建,北凉是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或许洞窟的建筑形状受此影响。窟内现存石胎泥塑七身,正中是一身巨大的大佛坐像,在大佛两侧紧贴壁面上,从里向外分别雕造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大佛的背面与石窟后壁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高23米的主尊大佛,靠壁倚坐,左手扶膝,右手齐肩举起,掌心向外,作施无畏印。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从整体还可看出一定的唐代风韵。据说1927年大地震时,曾将大佛的头部震落,现在的头部是重新补塑的。





洞窟顶部及正壁的泥层几乎全部脱落,只有左右二侧壁的上部还留有明代所绘的几块壁画。右部侧壁绘有双鹿、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闪发光,另外还绘有牡丹花卉等。左部侧壁绘有大象、雄狮、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另外还绘有猛虎和树木花卉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


大佛前面修筑了一条弧形混凝土防水长堤,以抵挡外面水库的水进入。游人在有护栏的栈道上既能近距离地观赏湖光水色,同时更能近距离地观看大佛,这与其他地区都是由下仰望大佛的情况完全不同,多了几分亲近感。栈道两侧还修有通到大佛脚下的梯子,为游人到下面朝拜大佛提供了方便,而在下面仰望大佛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让人倍感自己的渺小。





在通往天梯山的道路上

------甘肃博物馆展出的几尊天梯山造像------




































------石窟文物搬迁史略及修复进展------


天梯山石窟修复前






1959年,天梯山石窟勘察搬迁工作队部分人员在第13窟大佛前合影

工作人员在测量第18窟


工作人员在测量天梯山石窟总立面


工作人员在修复壁画

塑像残件-菩萨面部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官方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被运回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据悉,由敦煌研究院和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共同组成的工作组计划修复壁画327.4平方米,塑像76身,预计2018年将可基本完成。这批珍贵文物预计将在修复后安置回天梯山原址保存和展出。这意味着被历史文献考证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与藏于此的文物将告别长期的“分居生活”。(此部分信息来源:敦煌研究院)

------为何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
公元460年,师贤去世,凉州高僧昙曜继其职,改道人统为沙门统,继续主持造像工作,并在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他只用短短几年(460~465年)就完成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的建造,其第五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宏伟的雕像与代表作。这些宏大精美雕塑,是雕塑家们智慧和艺术才华结晶,而凉州僧人及工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佛教文化与石窟寺艺术方面,北凉与北魏是源流关系,即北凉为源,北魏为流。据《魏书?释老志》记载,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之后开凿。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从这时起,历经东魏和西魏、北齐直至明清,营建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群,同时还开凿巩县石窟和附近的几座石窟。龙门石窟建造艺术风格,无不体现着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特点,具有强烈的南朝文化与中原传统汉文化色彩,又有浓厚的北方文化因素。因此,天梯山石窟称为石窟之鼻祖是当之无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往往从年代上确定石窟艺术在佛教史和美术史上的地位。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更重要的是看其在石窟中的影响。如果单从年代上看,新疆的许多石窟都比敦煌石窟和中原石窟要早,但它对中原石窟没有产生直接影响或影响甚微。按史料记载,莫高窟始创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前凉升平十年(366),炳灵寺石窟169号的题记是公元420年,天梯山石窟创建于412~439年。从年代上看天梯山石窟比莫高窟迟一些, 与炳灵寺石窟基本相当。但这两个石窟尤其是莫高窟影响非常大,一提石窟,必称莫高窟和云冈、龙门。但北魏时期的莫高窟并不有名,也没有对云冈、龙门产生直接影响,反而是凉州僧人及其天梯山石窟,声名显著,对莫高窟和敦煌佛教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专家们一致的看法是,莫高窟虽为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艺术开创地,但它正式开窟建寺的时间要从420年北凉灭西凉之时算起。莫高窟历史上出现的开凿盛期是北魏孝明帝时(516~528年)。这时随着洛阳的一批官宦、僧侣和工匠的进入,中原汉风在这里开始流行。而这已经是天梯山石窟开凿100年以后的事。从以上的简单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石窟的影响过程应当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从影响和源流关系上探索出中国石窟的一种发展脉络,真正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非天梯山石窟莫属。
(此部分信息来源:百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南山供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5-5 12:18 , Processed in 0.217370 second(s), 9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