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用新浪微博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佛圖網

我的導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有一大群萌萌的石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忠诚地守护在徐闻县田间地头的石狗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与广西毗邻,南隔琼洲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在雷州半岛的徐闻、雷州、廉江、遂溪等地乡村的村头、巷口、房前屋后、水塘边至今仍然可见大量形态各异、刻工粗犷的石狗,虽历经岁月风雨,依旧默然蹲立守护,构成了雷州半岛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


在徐闻县闹市的街头巷尾,也能见到石狗的身影


守在徐闻县渔港的石狗成为渔民耕海的保护神

  这几年,湛江市博物馆、雷州市博物馆等文物部门正展开雷州石狗的征集保护工作,现已收集到造型古朴、栩栩如生的石狗近500只,绝大多数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其形态基本上是前腿向前撑直,后腿弯曲呈蹲坐状,昂头,尾巴往上翘贴于背后,部分石狗露出雄性生殖器。其中最大的石狗连座高约130厘米,最小的仅高10厘米左右,一般的石狗跟真狗大小差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雷州半岛遗留的石狗近万只,大部分散落于乡野荒郊、村头巷尾。


徐闻渔港的石狗


嵌在民房墙上的石狗有着石敢当的作用,在为主人挡煞。


徐闻县田间的石狗

  遍布乡野的石狗并不是雷州半岛独有的文化现象,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的文化民俗资料发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西部以及海南省北部地区的乡村、城镇均有为数不少的石狗存在,但两地石狗的造型比较单一,雕刻手法写实,体态瘦小。另外,在云南省文山、广南壮族自治县、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南海等地甚至东南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也有少量石狗发现,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到石狗文化流行圈的大家庭。


徐闻县村头的石狗


徐闻县闹市街头的石狗


雷州市三元塔下的石狗。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流传已久,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雷州先民的图腾崇拜有莫大的关联。后随着多民族的古代居民的衍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嬗变,在明清时期,由于道教风水堪舆术的广泛流行传播,促使“狗”图腾由神坛走向民间,成为雷州居民镇邪避灾之物。遍布雷州半岛城乡的石狗就是图腾信仰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所见证的则是多民族融合多种文化交汇升华的历史进程。


雷州半岛的一些庙宇门前常常立放着石狗。


人们在村口摆放一尊石狗,意在保一方平安。

  雷州半岛石狗的分布,以徐闻县迈陈镇、角尾镇;雷州市龙门镇、覃斗镇、乌石镇、英利镇、调风镇;遂溪县江洪镇、草潭镇;廉江市营仔、横山镇、良垌等地等地石狗数量实多。现仍有大部分石狗掩埋地下由村民自行保管,有待进行深入的调查箱保护工作。雷州半岛石狗的分布并不均匀呈现沿海多,内陆少,西部多,东部少的分布特点,不同地域发现的狗形态差另差别很大,区域间发展演变的序列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发现石狗的村庄建村年代都比较早,最迟也在清末民国时期,建国后搬迁而来的村庄基本上没有发现石狗。


雷州石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传承人在精心雕刻石狗。


传承人在精心雕刻石狗

  那么,为什么在雷州半岛会形成石狗文化呢?狗作为雷州先民的图腾崇拜为石狗文化的出现奠造厚实的基础。雷州半岛偏于岭南一隅,古属“百越之地”,隋唐时期,越族概念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俚僚”的称谓,“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攘、曰俚、曰僚、曰鎰,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白越是也。”随着宋元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北方移民主要是闽南莆田人的大量迁入,多民族融合分展的步伐加快,雷州半岛的“俚僚”逐新被汉族同化,随同其他地区的百越先民最终演化成为如今苗、瑶、壮侗、布依、黎、水等诸民族的先民,分居在今广东、广西、海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


湛江市博物馆石狗园中形态各异的石狗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雕刻着男性生殖器的石狗常常成为人们求子的祭拜偶像。


咧嘴吐舌的石狗憨态可掬。

  时至今日,苗、瑶、畲、傣等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神犬槃瓠图腾崇拜的影响,保存有《祖图》(神犬槃瓠槃传说的连环图画)和《狗皇歌》,所这流传记载的故事情节与古籍所述相差无几。他们心理上认同神犬槃瓠就是自己民族的先祖,并尊崇狗为保护民族兴旺的神物而顶礼膜拜。过去雷州人同样尊狗敬狗,不吃狗肉,杀狗不允许在屋里或村里进行。后来受大量涌入的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习惯的外地移民的影响以及狗肉食用和入药后有“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等诸多健身祛病的功效,开通、务实的雷州人便也开始坦然地食用狗肉。但即使在“白斩狗”美食流行的今天,雷州半岛还是有很多人家只能在店铺档口吃狗肉,绝对不能拿回家里享用,甚至吃狗肉后就不允许进入祖庙、宗祠,狗图腾崇拜遗留的影响可见一斑,因而石狗成为辟邪镇灾的神物亦不足为奇了。


石狗众生相


石狗众生相

  长期以来狗作为辟邪致吉、昭示天意的灵物为石狗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狗作为守护安宁、辟邪致祥的吉物自古有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狗来守护死者的灵魂,而狗能辟邪的风俗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流行的。《史记?秦本纪》载:“(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此后以狗辟邪之风越传越盛。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记述当时世人多“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齐梁时著名道士陶弘景在《真诰》中说:“学道山中宜养白鸡白犬,可以辟邪。”而后世道教方术家在设坛作法时,均据此采用白鸡白犬。随着道教文化的流入传播,狗能辟邪的观念逐渐被雷州先民接受。


子母石狗


雕刻精美的狮子狗


雷州市英利镇文化站长程彩在介绍英利镇博物馆展览的石猩猩与石狗。

  古人多为“万物有灵”、“天人感应”的信仰者,而狗就是最能够反映天意的灵性动物之一。很多历史人物的诞生或建业都与狗的灵性有关,狗也因此不断提升其社会地位,得到善男信女的敬拜。此外,由于明清时期佛教、道教深入传播影响,加这风水堪舆术的广泛流行,为雷州半岛石狗文化的盛行起到关键的推动。
本文内容为国家地理中文网原创或者授权编
撰文:娄欣利
摄影:李昊
特别鸣谢:湛江市博物馆研究员叶彩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行深致远,造就心灵佛图——佛教图片分享平台——佛图网www.photobuddha.ne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佛圖網

GMT+8, 2024-4-20 18:30 , Processed in 0.142469 second(s), 7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2014-2022 佛圖網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