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5 17:07 | 發佈者: 闻音
如果你真的可以跟30年后的自己展开一场关于人生、梦想和选择的深度对话,你会问他什么?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最近推出的新型交互式人工智能(AI)平台“Future You”(未来的你),就能够让用户与未来自我聊天,通过全新的自我对话互动体验,帮助用户提升「自我连续性」(self-continuity),来反思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自我连续性」(self-continuity)指的是我们与未来自我之间的心理联系。当人们能更清晰地看见未来的自己时,往往会更愿意为长远目标做出正确选择。“Future You”就是为了帮助用户建立这种联系。 Future You系统以StyleGAN模型创建参与者的数字分身,然后帮助用户通过一系列问题和模拟,与AI生成的未来自我进行互动,了解未来的自己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使用者首先需要填写个人资料,还要详细描述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包括职业目标、财务状况、家庭生活以及生活方式、焦虑程度等,最后上传自拍照,再由AI渲染年老时样貌。 这些信息将帮助AI生成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未来版本,相比于传统的自我反思方法,这款系统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 基于一段研究团队设计出来的promt,当你开始对话时,AI不仅会回答你对未来的疑问,还会用类似“当我在你这个年纪时”的口吻来加强代入感,甚至会结合这些信息来创造一段“未来记忆”,从而让用户获得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和规划。 这更像是一面“未来的镜子”,反射出你当下的决定和行动如何影响未来。通过与未来自我具体的深入探讨生活、职业、健康等各方面问题,不仅能够带给用户更真实的未来感受,还促使用户定期反思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恰似佛教"业力"的数字化显影。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而算法正以代码复刻此理。 然则AI展示的是线性因果的投影,佛法却揭示着因果网络的错综,恰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虚妄中的警示,亦可成为觉醒的契机。 目前,Future You现已获190个国家6万用户使用。研究结果发现,参与互动的用户不仅可以减轻焦虑和负面情绪,还能加强与未来自我之间的连结。这种对话帮助使用者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而不是陷入对未来的焦虑。 Future You平台还会提供社区讨论功能,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成长。 人工智能将未来化作可对话的镜像,而佛陀两千年前早已在菩提树下参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与其说“Future You”让你窥见未来,不如说它让你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你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塑造未来的自己,通过与未来自我的对话,你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今天的行为如何影响明天。 但本质上并非是“Future You”的结果影响,而是我们自身需要在使用AI这种行为和事件去警惕:不要执着于虚拟镜像中的得失,否则又堕入"未来相"的新牢笼。佛陀教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未来对话时,既要看清因果丝线的走向,亦需保持如观水中月的超然。 无论如何,AI作为辅助工具,对现状自省也好,对未来觉醒也罢,我们都要窥见底层内核:因果不是宿命的锁链,而是觉醒的路标。当我们凝视数字分身时,要了知真正的"未来自我",不在服务器的大数据里,而在每个起心动念间的觉照中。 |